在小鹏G7亮相的发布会上,何小鹏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讲述这款新车的杀手锏“图灵AI芯片”,从研发故事到技术参数到应用场景。相比之下,G7其他的产品和技术点都有些众星拱月的意味了。新车23.58万元的售价,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智能化的全面进步撑起的。
智能辅助驾驶,智能座舱,自研芯片,AI上车,小鹏自成立至今,一直都在挑最前沿、最硬的骨头来啃,一路走来将智能化的标签牢牢绑定在了品牌身上。这次,随着小鹏G7的发布,小鹏也许又将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。
诸多硬核的内容,让小鹏G7的发布会变得不那么“汽车”,也给用户留下很多问题和空间。在发布会后,⼩鹏汽车董事⻓、CEO 何⼩鹏以及⼩鹏G7产品负责⼈ Nick接受了媒体的采访,并对小鹏G7和图灵AI芯片做了进一步的阐释。
图灵AI芯片的“有效算⼒”指的是什么?何以做到友商水平的对⼿的3-28倍?⼩鹏是否遇到过算法和芯片匹配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?
何⼩鹏:说实话,我们做这个芯⽚前⾯很波折,最近⼀年运⽓⾮常好,我们内部开会讨论,期望做芯⽚的运⽓会继续。我们最近⼀年从流⽚到应⽤都还是⽐较顺,但是我们也碰到很多的挑战,我们最近在花很多的⼈⼒做⼯具、编译器等系列的事情。
⼀个芯⽚本⾝有算⼒,就看你要⽤什么样的算⼒。⽐如说我们的友商做的芯⽚,它⾥⾯假设有250Tops的算⼒,它的构成可能是⽤A+B再乘以2去实现的,如果你⽤它的B部分,你就基本上不⽤A部分了,或者A部分是没什么太⼤价值了,所以真正有价值的算⼒是有限的。⼩鹏的芯⽚因为是全⾃研,所以我们做的都是有⽤的算⼒。
第⼆,通过编译优化,实际上我们现在觉得还有很强的潜⼒进⼀步提⾼,所以如果⼀年半后我们能把“1颗顶3颗”变成“1颗顶4颗”,我觉得我们的编译团队就⾮常厉害了,我们还在继续提⾼这个算⼒的可能性。所以从趋势来看,如果我们真正等到规模量产之后,逐步发现在内存的使⽤、可靠性、发热量等系列的能⼒,对我们会有巨⼤的价值。
算⼒⾥⾯还有⼀个点,我们正在⽤⼤模型来做算⼒的适配,⽐如说精度,⽐如说其他的。我们在做很多这样的事情,这些事情都可以极⼤提⾼芯⽚的使⽤效⼒和效果。
现阶段如何让用户感知到2颗图灵带来的优势和变化,从而驱使用户更多地去选择带有图灵AI芯片的车型?
何⼩鹏:刚刚算⼒的问题,我觉得算⼒是⼀个基础,我唯⼀能够说的就是我们在做很多有趣的功能,G7开始出来的时候,会有部分功能,但是不多,等到后⾯我们OTA迭代,每个⽉我觉得都会增加新功能。
在今年年内,我期望有极其重⼤的功能能够上线,在明年还有⼏个⼤的。因为在过去的时间,我们开发了⼀年多,最主要打基础的是什么?你要把⼀个⼤模型能够在⼀个新的算⼒上跑,跑得好,这是基础,然后还要做很多的性能、稳定性、可靠性的优化,你还要填很多数据上去训,你还要做出基础的能⼒,你要把不同的基础能⼒联合在⼀起,才出来⼀个有价值的场景。前⾯的两三个已经做完了,我们正在把它变成有趣的场景和更有⾼度的能⼒,这都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。
我还是蛮有信⼼在今年年内,在明年,因为我现在不说后年了,都会有很多⼤的⾏业没有的功能出现,这个是我们期望给G7和以后Ultra时代带来不⼀样的能⼒,这是我想说的算⼒使⽤。我们为什么配这么⼤的算⼒、这么⼤的内存,实际上就是想明年、后年,以后还可以做很⼤的前进,这个的确是我们想得⽐较远的。
小鹏G7外观和P7风格不太一样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⼀个差异?未来的外观是否会有变化?
Nick:这两款车型都是我负责的,包括P7+这款车型,我个⼈的思考是这样的,我们认为P7+和G7更偏向于家庭⽤户。偏向于家庭⽤户⾥⾯,我们对空间作为了第⼀要素,所以不管是P7+也好,G7也好,我们在空间上做了很多加法,⽽且我们在座椅上、舒适性配置上全都是打满的,就是考虑到家⾥⾯每⼀个⼈都是C位的原则,我们去做了这两款家⽤型的车型。全新P7⻢上也要发布,我们觉得P7 2020年进⼊市场,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⼀个引领者,我们希望全新P7也能是引领整个市场,它不仅仅是引领功能、速度、性能,它更多是造型和对未来的探索,所以我们是这么思考,两类区隔开。
小鹏G7有两个版本,按照芯⽚来分,所以这两个版本除了算⼒的差距之外,它智能化的表现有什么差异化的点?
Nick:其实我们从体验上来说,Ultra版本相⽐Max版本肯定是有不同的,⽽且按照我们性能要求来说也是有差异的,我们希望Ultra版本,我们的⽬标是能每百公⾥接管⼀次,这是我们的⽬标。但是⽐如说Max版本,我们就是50公⾥接管⼀次的性能指标。所以从性能指标上,我们就有差异,⼤概是这样。
图灵AI芯片今后会成为小鹏所有车型的标配吗?
何⼩鹏:第⼀,⼩鹏会继续⽤英伟达,在很多⽅⾯,英伟达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,也是我们学习的benchmark,我觉得它只是⼀个过程,我们可能在不同的车、不同的配置⾥⾯,有的会选图灵,有的会选英伟达,这样的⼀个组合,我觉得它是⼀个过程,我们没有⼀⼑切的想法。
后续会有双电机四驱的⼩鹏G7吗?AR-HUD现在的产品展⽰都是对公路的辅助,后续会不会追加⼀些⾮铺装路⾯的辅助?
Nick:我们⽬前没有开发四驱这个版本,因为我们觉得现有的已经够⽤了,⽽且我们加速,包括我们整个的续航,我们现在认为是⼀个⽐较符合⽤户需求的场景和⽬前的组合,这是第⼀。
第⼆,AR-HUD现在⽬前是第⼀轮的上车,所以我们后续的功能会持续OTA,基于⽤户的使⽤情况以及我们⼀些新的场景,我觉得⼩鹏的软件能⼒是⾮常强⼤的,⽽且看到我们现在这种AR-HUD的效果,我们觉得后续的功能会越来越强⼤。基于不同的路况、不同的驾驶,我们都会去做。
何⼩鹏:对,我补⼀下AR-HUD,如果我们明年精⼒,假设开着我们的Ultra版本去到新疆、⻘海、西藏,⽐如说有⼽壁、沙漠,在那个上⾯,我们的车该怎么⾃⼰寻找⼀条正确的道路,并且在AR-HUD上“画”出⼀条道路,并且能够开得很稳,⽐⼈还稳,这肯定是结合的,我认为⼀定做得到,只是时间上,我不知道在哪⼀个⽉。
20-25万价位的争夺⾮常的激烈,相⽐特斯拉Model Y或小米YU7等车型,小鹏G7的优势是什么?
何⼩鹏:我觉得每⼀款车、每⼀个公司的车都有不同的特点,我觉得要发挥⾃⼰的特点。我
们在中国、在海外和特斯拉友好的竞争,我觉得都正在做,我们也有很多做得不错的点。我认为G7最重要的就是两点,刚才我也说了。
第⼀,极其不⼀样的硬核科技,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最⼤差异,我们把所有的⾃动辅助驾驶公司的算⼒“天花板”都拉起来了。⼀样,将来的上限和下限会极⼤地拉⼤。
第⼆,我们这款车是在纯电⾥⾯的最⼤空间跟纯电在这个级别SUV⾥⾯的最好舒适,我认为⼀排、⼆排、尾厢,我们都做得⾮常的好,所以它是⼀个for家庭的车,它是⼀个for科技的车,它是⼀个让⾃⼰、让家⼈都很开⼼的车。所以对我来说,我没有⼀个⽬标说我⼀定要做这个⾏业的第⼀、第⼆,当然我们过去的MONA、P7+、X9,我们都做得不错,但是我实际上对内部没有那么多的诉求。因为⼩鹏是期望形成⼀个体系能⼒,你想在单点上偶尔出现的,我觉得没有意义,实际上Model Y让我们最尊敬的是这么多友商,它都能够常⻘树,这是⾮常让我们钦佩的⼀个事情,所以我觉得做好⾃⼰、服务好我们的客户,我觉得最重要。谢谢。